異業合作並非完全免費,雙方可交換的資源也不一定平等,簡單來說,可交換的資源大概可以分成這2類
一、曝光 (流量)
一般來說,陌生開發的成本是很貴的。透過異業合作,雙方可以互換各自的自媒體資源。例如各自發送 EDM 或在社群媒體上發文介紹。
二、提供贈品贊助或獨家優惠折扣
有些企業的曝光資源或許偏小,但可以藉由贊助方式,搭上對方企業的宣傳活動來提升自己的能見度。舉例來說,自家產品新品上市的時候,除了廣告、可以嘗試尋找異業合作的對象,以獎品贊助的方式讓產品在對方的活動通路曝光。(例:服飾品牌贊助電影主角的服裝就是很常見的異業合作。)
異業合作不一定是完全免費,當異業合作交換的資源利益不是對等,其中一方就可能需要付費來進行。只是這個費用的 CP 值可能遠比打廣告來的有效。畢竟由熟識的一方來介紹你出場,總比陌生人來的親切,值得信賴。
兩家企業在第一次異業合作時,不一定能掌握對方的價值。比如說,A 廠商答應提供10萬份 EDM 推廣,但B廠商要如何驗證 Email 開信率和點擊率呢?
因此,我們建議,企業要做好數據追蹤,才能把資源花在刀口上,合作也走的長久。如果你是提供產品資源的一方,建議你可以考慮下面幾種方式達成數據追蹤
一、曝光追蹤:在活動頁導流的連結加上 Google UTM 追蹤
即時你只是贊助贈品,你也可以要求對方的網頁贈品放上你的連結。或者,要求對方在活動結束後,提供該贈品頁曝光的數據。
如果對方是實體或Offline媒體,你也可以用QRcode掃描來做觸及追蹤。
如果是雙方共同推廣,不管是哪一方主導活動頁,建議都要做好追蹤,並訴求資源透明,共享 GA 的成效/轉換率。
二、客群追蹤:透過活動/表單蒐集資料
最常見的異業合作模式,就是一方提供曝光資源,一方提供活動企劃與產品資源。在這種模式底下, 前者提供曝光的目的可能只是為了活絡會員,提供好康。而後者主要是希望藉由曝光合作吸收對方的客群。因此,活動企劃可以朝向如何蒐集資料來設計。
另外,如果你想要限制參加的客群,你也可以透過「資格限定」來限縮參加對象,例如發送特定的通關密碼給對方特定的會員。
一、產品有互補性/延伸性
例如:手機和遊戲軟體,運動衫和瑜伽教室。這些是不同行業的產品,但在產品本質上可同時使用、重疊存在的狀況。因此,你可以從產品使用的情境,去思考有互補性的異業合作品牌。
二、有相同屬性 TA
TA的屬性有很多面向,例如年齡、性別、興趣。你可以從這些去尋找合作品牌。例如我是賣氣炸鍋的廠商。我的顧客是沒有時間的上班族,因此我尋找合作的客群,也可以是鎖定上班族的品牌。
如果你還不夠瞭解你的顧客,或許你可以嘗試透過活動設計或問卷調查來進一步驗證你的想法,找出他們有興趣的愛好,共同點。
對方的行業越有互補性或反差性,越有可能讓消費者眼睛一亮,但切記雙方要有共同的客群基礎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