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們在銷售東西的時候,常常會忘記自己也是消費者。
現在,請站在消費者的角度回想:當你想要買一件商品的時候,你在研究的過程中,做了什麼,看了什麼?你為什麼想要買? 而從動念到購買,你中間又花了多久時間?
透過行銷漏斗的設計,掌握消費者的購買旅程,是成交的致勝關鍵。
「消費者購買旅程」跟「企業行銷漏斗」是一體兩面:
消費者從動念到購買,中間大致簡單分成三個過程;而企業可針對每個階段來策劃導購,在不同階段,提供適合的訊息及體驗,來加強消費者在最後選擇自家產品的誘因。
如果把【行銷漏斗】比喻成一個足球賽,那麼內容行銷就是中間傳球的過程;每一次的傳球,就是要把球(顧客)往球門的方向傳送得更近,最後才能輕鬆的踢進球門(成交)。
1 |
尋找有需求或有痛點的潛在顧客 |
顧客狀態:顧客不清楚自己的問題,也還不知道為何需要你的產品
在行銷漏斗的第一個階段,行銷活動要注重在消費者身上,而不是你的產品。你可以嘗試勾起(trigger)消費者可能的痛點,或心中渴望,把潛在客群揪出來,讓他們意識到自己的需求,也藉此機會篩選出你的目標客群。
推薦行銷手法:趨勢新聞內容/心理測驗/議題投票/留言問答/目標族群票選比賽
▲行銷者的工作就是把潛在的需求及顧客找出來
▲ 針對你的目標族群設計溝通內容,蒐集各種互動資料,持續溝通洗腦及再行銷
前兩個階段的 KPI 應該看的是觸及人數,互動人數,及收集到的行銷數據,而非粉絲成長數或銷售業績。雖然這個過程,沒有辦法立即反應在銷售,但當消費者最後決定要購買時,有品牌力的產品才會勝出!
2 |
產品教育期,不斷溝通,建立品牌影響力 |
顧客狀態:開始意識到自己的需求,並開始做品類研究,詢問朋友經驗
針對第一階段找出來的這群人(可能就是你潛在的顧客),你可以進一步提供他們更多相關的產品知識,讓準顧客建立更多購買的信心。
行銷漏斗的第二個階段,重點在凸顯產品特色,訴求產品可以如何滿足準顧客的需求。此時,可以舉辦一些偏知識教育性的行銷活動,或邀請既有顧客分享自身經驗,建立口碑。記得要在網頁上安裝追蹤碼,這樣在互動過程中,還可以不斷的累積目標受眾的資料進而重複利用。
推薦行銷手法:有獎徵答/知識型影片及懶人包文章/試用品派送/產品開箱文分享
3 |
最後一哩路:導購與成交 |
顧客狀態:開始比較規格及價格,並準備從最後幾個產品選擇中做決定
行銷漏斗的第三個階段,重點是抓對時間,提高購買誘因,搭配節慶促購,增加購買機會。
推薦行銷手法:依主題節日設計商品組合,搭配刮刮樂/幸運輪盤/遊戲/發送序號
▲ 品牌印象及好感+產品力讓顧客在購買時機成熟時選擇你
現在的消費者不缺選擇,所以越往漏斗的上方經營,你就越有機會搶先一步讓潛在顧客認識你!
如果你在每個環節都能提供吸引人的內容及體驗,深化顧客對自己產品服務的印象及好感,那你在漏斗最下方、也是競爭最激烈的最後一哩路「銷售」,就有更大的勝算!
《延伸閱讀》